歡迎您,來到5號網(wǎng)!

5號網(wǎng)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養(yǎng)生 > 食療

金針菇的食用禁忌有哪些?金針菇四大禁忌

時間:2018-01-08 08:18:48 編輯:本站整理 2529

很多人都喜歡吃金針菇,不管炒著吃還是煮著吃,味道都非常的鮮美。那么,金針菇的食用禁忌有哪些呢?

金針菇的食用禁忌

1、金針菇性寒,脾胃虛寒者金針菇不宜吃得太多,陽虛體質忌食,以及慢性腹瀉的人也應少吃;

2、關節(jié)炎、紅斑狼瘡患者也要慎食,以免加重病情;

3、金針菇宜熟食,不宜生食。因為新鮮的金針菇中含有秋水仙堿,食用后容易中毒。但秋水仙堿易溶于水,充分加熱后即可破壞,所以,食用鮮金針菇前,應將其在冷水中浸泡2小時,烹飪時要把金針菇煮軟煮熟,以便秋水仙堿分解。

4、注意適量,每次20~30克即可。過量食用這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,觸發(fā)肝陽頭痛、肝風眩暈等宿疾,此外,還易誘發(fā)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。

金針菇的食用禁忌有哪些?金針菇四大禁忌

金針菇能生吃嗎

金針菇不能生吃。金針菇宜熟食,不宜生吃,未熟透的金針菇中含有秋水仙堿,人食用后容易因氧化而產生有毒的二秋水仙堿,它對胃腸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。一般在食用30分鐘至4小時內,會出現(xiàn)咽干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癥狀,如果大量食用還可能會引起發(fā)熱、水電解質平衡紊亂、便血、尿血等嚴重癥狀。

金針菇種植五步驟

一、選料配料:選用新鮮、干燥、無霉爛、無結塊、無害蟲的棉籽殼100公斤,用前在陽光下暴曬2天,白糖1公斤,熟石灰1公斤,麥麩1公斤,水150公斤。把上述培養(yǎng)料混勻,加水攪拌均勻,然后悶半小時,再進行播種。所用工具必須沖洗干凈,凡盛過醬油、醋的工具忌用。

二、精細播種:播前選優(yōu)質菌種掰成小塊,分三層播種,最低層和中層各用菌種1/5,最上面用菌種3/5。播種時先打深洞,底層洞深6厘米,中層洞深3厘米,洞距20-30厘米。播上菌種蓋上培養(yǎng)料,使培養(yǎng)料中間高四周低呈龜背形,然后在料面上用塑料薄膜蓋嚴。

金針菇的食用禁忌有哪些?金針菇四大禁忌

三、科學管理

1、菌絲體生長階段管理。播種后10天內如有個別地方菌種未萌動,可灑石灰水促進萌動,播后在大棚上或陽畦上加蓋草簾保溫。在7-10℃條件下,15天左右菌絲就長滿整個畦面,30天左右菌絲就深入到料面下5厘米左右,40天就可以揭膜通風催蕾,這時要保持80%以上的高濕環(huán)境,每天揭膜通風10分鐘,促使菌床由灰白色轉為雪白色。當菌床呈雪白色并有大量琥珀色液滴時,要立即進行催蕾,方法是將培養(yǎng)料上的地膜支高10-20厘米,使空氣濕度達到80%以上,每天通風2-3次,每次20分鐘,這樣連續(xù)進行一個星期,即產生大量菇蕾。出菇前要保持菌床濕潤,但不能有積水,以免積水爛菇,溫度控制在10-12℃,并避直射光。

2、出菇后管理。當金針菇長到1-2厘米時,去掉料面上的地膜,保持濕度在90%以上,大棚每天通氣1-2次,每次20分鐘。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在0.114%以下。中期在栽培床上支一層細紗布,這樣澆水噴在紗布上,可避免水流沖刷幼菇,同時又可避直射日光,以加快幼菇生長,此期溫度應保持5-8℃。

金針菇的食用禁忌有哪些?金針菇四大禁忌

四、適時采收:當菌柄長而不開傘、顏色呈淡乳白色時,即可采收。采收時一手按住菌床,一手輕握菇叢從根部摘下。采收后清理床面衛(wèi)生,噴水后覆蓋薄膜。連續(xù)數(shù)天噴水待下茬菇長出。

五、菌糠還田:栽培過金針菇后的菌糠中還有較高的有機物及氮、磷、鉀等營養(yǎng)素。菌糠還田,可減少蔬菜栽培的化肥用量,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,提高蔬菜產量和質量。金針菇栽培結束后,把菌糠從袋中倒出,敲碎,均勻地撒在土表,通過翻耕使菌糠與表土充分混合,然后整畦準備下一茬蔬菜的栽培。

金針菇炒蛋

金針菇的食用禁忌有哪些?金針菇四大禁忌

材料:金針菇、雞蛋3個、鹽適量、色拉油

做法:

1、 金針菇去根、洗凈、把水控干,切成段狀。

2、把雞蛋打入碗內,攪拌均勻。再倒入少許鹽。(喜歡吃辣椒的MM也可以放少許辣椒粉)

3、上鍋入油,油熱時倒入金針菇。

4、炒至3分鐘左右 放少許鹽。

5、倒入雞蛋,把金針菇和雞蛋拌勻 待雞蛋炒熟即可出鍋。

5H跟帖

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(wǎng)站簡介|網(wǎng)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(wǎng)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(jù)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(wǎng)站敬告網(wǎng)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