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您,來到5號網!

5號網首頁|手機版

養(yǎng)生美容親子-為健康美麗播種!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療 > 預防

減輕青光眼癥狀需放松肩頸 防惡化4飲食要點

時間:2015-12-17 10:24:03 編輯:本站整理 262

青光眼的治療可以通過激光、手術等治療外,中醫(yī)也有自己治療減緩視神經萎縮的方式,要想將無聲的視力小偷青光眼排除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眼習慣要注意,同時生活中的飲食也可以幫助大家降眼壓、保護視神經的作用。

nsa-mc0130560.jpg

青光眼降眼壓調理臟腑

中醫(yī)科主治醫(yī)師表示在,針對青光眼治療,西醫(yī)的治療方式,主要可歸納為初步以眼藥水控制眼壓;若無法控制則考慮雷射治療;如果雷射後效果仍不如預期,最後則建議透過手術治療改善。但不論最終使用何者,以上治療方法的目的都在于:降低眼壓,避免視神經持續(xù)受壓迫。

事實上,想要有效達到降低眼壓的目的,除了西醫(yī)療法外,中醫(yī)輔助治療也是相當不錯的另一選擇。中醫(yī)理論認為,導致人體眼壓飆升,或是視神經萎縮發(fā)生的原因,主要與身體臟腑不協(xié)調有關。

改善青光眼必知4大問題

問題1/排便是否暢通

若青光眼患者有便秘,或是排便不暢的問題,建議應先使用有通便之效的中藥來改善便秘問題,保持排便通暢,自然有助防止其因便秘腹壓增加,而誘發(fā)眼壓上升的情況發(fā)生。

問題2/情緒控制好壞

人體情緒的起伏也會影響眼壓的高低,當一個人抒發(fā)自己情緒時,其眼壓也會隨之降低;反之,當患者情緒無法排解,或是過于抑郁時,眼壓則會大幅升高。因此,適度使用一些有助疏肝解郁的藥材非常重要。

問題3/加速代謝循環(huán)

形成人體眼部房水與淚液的原料主要是食物與飲水,經由胃腸消化吸收後,透過淋巴管、動脈的輸送,組織間隙的擴散,抵達眼部腺體合成、分泌所生。

在現代人飲食西化、又缺乏運動的情況下,往往導致上述循環(huán)出現異常,導致中醫(yī)中所說的「痰、瘀」癥的發(fā)生,進而打破房水與淚液的循環(huán),增加視神經萎縮、眼壓上升的可能。

問題4/放松肩頸

由于肩頸僵硬容易使的頭壓增高,進而導致眼壓也會跟著上升,增加頭脹、頭昏、耳鳴等癥狀的發(fā)生風險。因此,針對有青光眼問題的患者來說,適時的放松肩頸肌肉非常重要。

因此,在治療青光眼上,除了借重西醫(yī)眼科的診斷評估外,中醫(yī)著重的是患者身體的內部問題,希望藉由恢復患者全身的生理機能來改善眼睛內房水的流動,以及減緩視神經萎縮的狀況。

4251r-1813.jpg

防青光眼惡化4飲食要點

要點1/「三忌」要當心

「三忌」,即忌煙、忌酒、忌喝濃茶。過量吸煙,容易因尼古丁作用引起視網膜血管痙攣,導致視神經缺血,且煙草中的氰化物可能造成中毒性弱視,危害視功能不可不慎!

大量飲酒,易造成眼球毛細血管擴張,眼睛充血加重,甚至導致青光眼急性發(fā)作。常喝濃茶雖有能發(fā)揮利尿之功能,但相反的也容易導致食用者長時間處于過度興奮的狀態(tài)下,進而影響睡眠,引起眼壓升高。

要點2/多蔬果遠便秘

注意飲食衛(wèi)生、多進易消化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等,經常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眼壓因腹壓上升也很重要。

要點3/飲食口味清淡

盡可能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蔥、胡椒等辛香料,以免造成眼壓上升。

要點4/服藥有宜忌

禁止口服或肌注阿托品類藥物,如遇腹痛等特殊情況,應將青光眼病史及時告訴醫(yī)生,改服用其它類型止痛藥。

除了針對上述4大問題加以調理、預防外,中醫(yī)師也特別針對已患有青光眼問題的人提出4個日常生活飲食必知的照護要點,提醒大家應多加留意、遵守,才不會造成青光眼癥狀持續(xù)惡化。

【中醫(yī)師小叮嚀】

最後,周宗翰中醫(yī)師提醒,青光眼病人最重要的是眼壓的控制,要能得到良好控制必須充分配合醫(yī)師指示用藥,不壓迫眼睛,保持正常作息,若是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腦,一定要適度的讓眼睛休息,才能保護眼睛的健康。有鑒于此,周宗翰中醫(yī)師另外提供6個適度按壓、刺激有助于舒緩青光眼癥狀的穴位給大家參考。

舒緩青光眼癥狀6穴位

穴位1/攢竹(眉頭)
穴位2/魚腰(眉中)
穴位3/絲竹空(眉梢)
穴位4/太陽(眼尾,眉梢後凹陷中)
穴位5/承泣(眼平視時,瞳孔往下七分處)
穴位6/晴明(內眼角外靠的近眼眶骨內緣處)

5H跟帖
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

猜你喜歡

二維碼

網站簡介|網絡營銷|法律聲明|友情鏈接|聯(lián)系我們|意見反饋 Copyright ? 2012 - 2015 5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-3
提示:本站信息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(yī)療的依據;請謹慎參閱,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。本網站敬告網民:身體若有不適,請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所有文章來自互聯(lián)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