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7-12-12 11:53:33 編輯:5號網-zhaowei 497
家庭是對話的重要場域,日日發(fā)生。孩子最初對話的對象是父母,受他們教導而牙牙學語。孩子成長到某個年紀,比如國高中階段,父母會發(fā)現彼此很難溝通,要嘛是孩子虛應的順從,要嘛就開口就有怒氣。夫妻也是,彼此在外頭會字句斟酌的與同事、朋友說話,回到家卻有話直說,而惹了一方不舒服,另一方卻不自覺。
家庭是共同生活的空間,這才需要對話,借此連結感情。于我來說,雙親上了年紀,一旦開啟某些話題,會習慣重復某一片段,夾雜著懊惱、抱怨、悔疚或自豪。我過去常感不耐煩,要父母別再說了,聽膩上百次,早就會背誦了,常鬧得不歡而散。直到我懂得對話,終于明白對話的精義,進而與手足的關系,有了大幅度的改善。因為對話,可使家族關系變得更協(xié)調。
對話練習,可以從家里的親子開始。親子對話,除了我闡述過的,可以讓孩子懂得表達、溝通與討論,家長也容易找到練習對象。
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。
一日,我在家上廁所,聽見通道的門打開的聲響。五歲姪子孝宣走來,隔著木門問我:「阿伯你在做什么?」
我回答:「正上廁所呢!有什么事嗎?」
孩子興奮的說:「阿伯,我要跟你聊天!」
「好呀!你想聊什么呢?」
孝宣蹲在廁所門前,想了一陣子,卻還想不出開啟聊天的話頭。
于是我開啟了話題:「你今天去上學了嗎?」
「我有去上學呀!」
「怎么去的呀?媽媽載你去,還是幼兒園的車來載呢?」
「我坐學校的車去上學!」
我接著問孝宣:「車上有多少同學?」「你喜歡搭校車嗎?」「開車的是阿姨還是叔叔呢?」「路上有沒有看到什么呀?」等等問題,都由我主動拋出來問話。
我們隔著一扇門,一問一答的聊著,聊到「路上有沒有看到什么呀?」孝宣開始陳述搭車看見的景況,校車行經一宗車禍現場,話題便從這兒切入更深的層次。
回頭檢視這場對話的開始。孩子在這么小年紀,渴望藉由聊天,來與大人連結,卻想不出要聊什么。身為大人的我們,首先要學會等待,并主動的拋出開放性話題,會引導出美麗的人情風景。因為大人的視野較深刻寬闊,帶領孩子逐漸展開新世界。
相關文章
熱門文章
5H跟帖
精選文章
美容養(yǎng)生醫(yī)療母嬰
猜你喜歡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