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6-05-04 16:05:29 編輯:本站整理 1532
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諺語——夏至有雨三伏熱,重陽無雨一冬晴!而且這句諺語非常準。為什么夏至有雨三伏熱?夏至有雨三伏熱是什么意思?,馬上夏至了,新常識get!
夏至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。夏至這天,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(夏至點,目前處在雙子座),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,幾乎直射北回歸線,此時,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。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(qū)來說,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。
夏至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(jié)氣。公元前七世紀,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,就確定了夏至。
6月22日0時38分,夏至已至,這是24節(jié)氣中最早被確立的節(jié)氣,也是北半球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。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。因為,接近地表的熱量,這時還在繼續(xù)積蓄。不過到了夏至,也意味著“入伏”已經不遠了。
夏至三庚數(shù)頭伏。一般認為,夏至之后,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日子。而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被稱作“三伏天”。和去年相比,今年的“三伏天”有40日,足足多上10天。難怪俗語說,夏至有雨三伏熱,重陽無雨一冬晴。
熱在三伏是形容農歷年中最炎熱時候的諺語。三伏,就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總稱。
為什么"夏至三庚"開始入伏呢?據(jù)《歷忌釋》載:"伏者何也?金氣伏藏之日也,四時代謝,皆以相生,立春木代水,水生木;立夏火代木,木生火;立冬水代金,金生水。至于立秋,以金代火,金畏于火。故至庚日必伏,庚者金故也"?!冻鯇W記》卷四引《陰陽書》:“從夏至后第三庚為初伏,第四庚為中伏,立秋后初庚為后伏,謂之三伏?!庇謸?jù)《史記》秦紀載:"德公二年初作伏詞,正義云:六月三伏之節(jié),起秦德公為之,故云初伏。"伏著隱伏解盛暑也,是以"伏"一詞當起源于秦德公二年(公元前676年)。初伏、中伏、末伏亦稱頭伏、二伏、三伏,故“三伏”亦指稱“末伏”。
另外還要提醒大家的是,包里的雨具先別急著往外掏。涂小萍告訴記者,隨著溫度上升,對流天氣也開始變多,這一周里,特別是在午后以及傍晚時分,局部地區(qū)會有雷雨、陣雨。如果要在這個時間段出行,還是建議大家?guī)弦话延陚?,有備無患。
相關文章
熱門文章
5H跟帖
最熱標簽
精選文章
美容養(yǎng)生醫(yī)療母嬰
猜你喜歡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5h立場。